長知識!不同部位的冷,代表不同的病,快看看你是哪種?

所謂「百病皆起於寒」,寒是一切疾病麻煩的源頭。

另外,身體不同部位感到寒冷,也預示著不同的身體情況。這裡總結一下。


肚臍下冷涼〈叫〉宮寒!



Advertisements

艾灸治療宮寒的原則多是溫補腎陽來暖宮,中醫專家介紹說其中艾灸就是一種常見的緩解方法,而且功效還不錯,下面的四個穴位是艾灸治療的特效穴位。

艾灸取穴:關元,神闕,命門,氣海。

艾灸方法:艾灸每天做個30-40分鐘,一般不要超過一小時,時間太長容易感到口乾、舌燥,甚至引起便秘。另外,艾灸時間長,局部皮膚也會出皰,中醫認為這是產生療效的標誌,但要注意皮膚護理,避免水皰破虧后引發感染。

另外泡腳也可以改善宮寒的癥狀。將艾葉或紅花用紗布包好,放入盆內煮開,堅持每天泡腳,能活血通經,祛瘀止痛。


肚臍上冷涼〈叫〉胃寒

艾灸治療胃寒,主要是溫中祛寒,因為艾灸驅寒不僅僅是表皮驅寒那麼簡單,艾灸的穿透性是其他熱療所不具備的功能。

Advertisements

艾灸取穴:主要針對上脘、中脘、下脘、神闕、關元、足三里、肝腧,膽腧、脾腧、胃腧。

艾灸方法:

腹部:可以使用4—6罐艾灸罐或4-6眼艾灸盒,基本上在上腹部全覆蓋移動艾灸。肢體可以使用單眼艾灸盒或艾灸罐來艾灸。

背部腧穴:也可以使用4-6罐艾灸罐或4-6眼艾灸盒,基本上在背腧穴全覆蓋移動艾灸,每天輕者一次,每次40分鐘;重症每天一到兩次,每次1個小時左右。時間不拘泥,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施灸的時間。


腰上冷涼〈叫〉帶脈寒!


除保溫外,還要做做艾灸、火功衝擊、火洗澡、熱熨等療法保養,因為當人的內在陽氣不充足時,必須藉助外在力量來補充。

艾灸取穴:帶脈穴,五樞穴,維道穴。

艾灸方法:每穴艾灸20-30分鐘,每天1-2次,10次為一個療程。

如果腹部著涼,很容易就會讓帶脈變得瘀堵起來,因此平時一定要注意腹部「保溫」,不要讓腹部著涼。


肩上冷涼〈叫〉膽不通!

膽經堵塞會使人大腿外側肥胖、無法排毒等癥狀,在養生的過程中就要艾灸膽經,活絡通氣血。

艾灸取穴:中脘、關元、肝俞、膽俞、脾俞、足三里和陽陵泉。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