飯後經常走路的人,最後會變成這樣(建議永久收藏)


俗話說

飯後走一走,活到九十九。

怎麼走才是最健康的呢?

飯後走路的方法

倒著走:緩解腰酸背痛

很多人都有飯後走路的習慣,其實,走路也是有方法的。走路走的對,疾病跟著退。飯後走路可以倒著走,以此鍛煉平時很少用到的腰部和背部肌肉。對於久坐的人來說,通過倒走能夠有效緩解身體疲勞和腰酸背痛之苦。

Advertisements

倒著走時,盡量選擇路面平整、周圍人較少的環境。小步往後退,讓小腿帶動大腿,背頸挺直。同時可以採用正走和倒走相結合的方式,每天走30分鐘左右,使身體各部分肌肉得到鍛煉。

邊拍邊走:疏通氣血

走路時,兩手半握,虎口張開成弧形。雙腳行走的同時,雙手依次交替拍打另一胳臂的肩頸處,一邊前進,一邊拍打。

這樣的行走方式,可以活血化瘀,解除酸痛,保持各關節柔韌性。同時還可以鍛煉肺部,有助於呼吸通暢。

Advertisements

腳尖行走:護腎

踮著腳走路時,前腳掌著地,雙腿交替向前移動。起支撐作用的是前腳掌的內側和大拇指,能夠促使腳心和小腿內側的屈肌群緊張度增強,這樣可以按摩到穴位。

每天飯後走路,不妨踮腳走路十分鐘,中間可以停頓休息。有利於心血管健康,緩解疲勞。同時前腳掌連通著腎臟經絡,這種行走方式還能夠增強腎臟功能。

向上甩手行走:不駝背

走路的時候甩手大步走,前手手臂盡量高過頭頂,後手手臂隨勢往後擺伸直。上身挺直,兩肩自然舒展。這樣腰背部的肌肉可以得到充分拓展,同時也可以鍛煉腹部、背部肌肉,減輕腰部的負擔。

Advertisements

腳跟行走:緩解關節病

走路時,抬起腳尖,用腳跟著地,兩臂有節奏的前後擺動。盡量彈著走,也就是身體向上躥著走。這樣可以加大雙足及踝部肌肉的鍛煉,增強下肢肌肉的力量與韌性,有利於腿部關節的拓展。

來源:騰訊視頻《萬步薈》

Advertisements

舉手行走:護頸椎

行走的時候雙臂向上斜舉,略向兩邊展開,就像錶針指到「10點10分」的位置上,抬頭挺胸。每天堅持行走200步,能夠有效鍛煉肩部、頸部肌肉,緩解和預防頸椎病。

「三吸一呼」行走:養肺

行走時,還需注意呼吸節奏,採取「三吸一呼」的方法。行走前三步吸氣,第四步呼氣,動作誇大一點,身體挺直。這種方式,有助於增強肺部免疫力和肺部細胞的彈性,提高肺部血管的通透率,從而保護肺部健康。

「一字步」行走:防治便秘

行走時,左右腳輪番踩在兩腳之間中線的位置,左右腳掌著地的同時,分別向左右兩側扭胯。這種走路方式會帶動胯部扭動,有助於增加腰部力量,刺激腸胃蠕動,能有效防治便秘。走一字步的運動量無須太大,大約500米就夠。

揉肚行走:緩解腸胃病

行走時,兩手旋轉按摩腹部,每分鐘大致走50步。邊走路,雙手邊在腹部按摩一圈,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交替進行。這樣的行走方式可以促進腸胃消化,幫助排便。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