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古代皇帝「很難活過40歲」?五個致命原因,最後一個原因最尷尬

「帝者,生物之主,興益之宗」,「因其生育之功謂之帝」。「皇為上,帝為下」。古人所說的「皇帝」,意指天地,而「皇帝」一詞則是告訴人們,天地是萬物之主。

中國悠悠五千年朝代史,共誕生八十三個王朝,五百五十九位帝王(包括皇帝與地區國王),其中「帝」為397人,「王」為162人。那麼,在這些帝王之中,壽命跨度能有多大呢?由於先秦時期的計年方式未能達成統一,容易出現錯亂,暫時將這一時期的帝王排除。


Advertisements

僅從秦漢時期到清朝末期,壽命最長的皇帝為乾隆,享年八十九歲;壽命最短的是東漢殤帝劉隆,年僅兩歲。歷史上能夠確認出生年月的帝王有209人,他們的平均壽命均達到39.2歲,這也就是說,古代皇帝很難活過40歲這個坎兒。網上普遍流傳:古人平均壽命為35歲的傳言,如果,按照這個標準,皇帝的壽命還是要高於普通百姓。其實,關於古人平均壽命35歲的說法,還是不夠準確。

確切的說,古人與現今人們計算平均壽命的方法不同。古時候,許多因多種因素死亡的百姓,也會被計算入平均壽命,勢必會拉低古人的平均壽命值。古代多亂世,國家常年征戰殺伐,對抗外敵、平息內亂,造成大量人口折損,由此,使得平均壽命過低。


Advertisements

如果排除戰亂死亡人口,古人的平均壽命可以達到57歲,這樣算來,古時百姓還是挺長壽的,與之相比,皇帝平均39.2的壽命,則顯得刺目了許多。按理說,皇帝作為一國天子,富貴、權力享之不盡,那麼,為何會如此短命呢?


Advertisements

主要有這五大原因:

非正常死亡——所謂非正常死亡,自然首先要脫離「生老病死」中的「老病」,跳出了這個生命循環,出現死亡,便就是非正常死亡。古時誰能擁有皇位,便等於擁有天下,在巨大吸引下,難免會有野心之輩以身犯險,奪取皇位,這種事情在南北朝時期最為常見。

中國古代死於自殺或他殺的皇帝,高達272人,占所有帝王人數的43%,比例接近一半,可見,皇帝並不好當,有時候壓不住各方勢力,隨時都有被取代的可能。


緊張情緒——通過第一條便可知曉,通常有憂患意識的皇帝,身坐高位必然沒有那麼輕鬆。他不僅要提防國內權臣勢力,更要擔心外部蠻族入侵,有時候還要防止手握兵權的大將造反,長期心力交瘁,必然會損害身體,耗損壽命。

繁重工作——歷史上除了部分因昏庸無道滅國的帝王外,更多的帝王則是倒在了繁重朝政上。尤其是一些開國君主,建立新的江山後,國家百廢待興,自然要勤於政事,改革民生。這些在我們外人看來,不過是輕描淡寫,幾筆帶過,可是,若是在一位帝王身上,他需要用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心力,去治理國家,方才能換來天下安定。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