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年吃素「骨骼提前衰老」!她57歲摔一跤就骨折「缺鈣使骨頭變脆」 醫生:50歲後2種肉要捨得吃「養好骨骼」


劉大媽今年57歲,劉大媽一共生養了三個孩子,兩兒一女,早已成家立業,退休的兩年時間內,劉大媽一直宅在家裡,吃完晚飯後就會跟著自己的小姐妹一起到樓下跳廣場舞。

可好景不長,劉大媽跳廣場舞時,一次意外,不小心在公園的台階上摔了下去,同行的姐妹看到後,連忙將劉大媽扶起來,可怎麼拉都拉不起來,此時的劉大媽癱倒在地上,嘴裡發出痛苦的呻吟聲。


Advertisements

劉大媽的朋友連忙撥打120,將她送往醫院治療,經過醫生的檢查後,發現劉大媽腿部因為摔倒導致骨折,劉大媽的兒子非常納悶:母親身體非常硬朗,怎麼稍微摔一跤就骨折了?


醫生在詳細了解劉大媽的生活習慣後,終於明白了骨折的原因,全部都是因為劉大媽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的。

醫生解釋道:隨著年齡的增長,人體各個器官的運行能力大不如從前,身體鈣元素流失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快,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,若不注重補鈣的話,就會使骨頭變脆,失去原有的活力。老年人為啥摔一跤就骨折?50歲後,2種肉要捨得吃,或養好骨骼。


Advertisements

劉大媽平時的飲食習慣非常的油膩,為了預防心血管相關的疾病,劉大媽常年來堅持吃素,這也導致劉大媽攝入鈣元素的量遠遠不足,從而導致骨骼關節提前衰老,只要輕輕摔一跤就會發生骨折現象。

聽到醫生的回答後,劉大媽開始自責又後悔,如果自己平時注重飲食調理的話,或許躺在病床上的就不是自己了。

01

老年人為啥摔一跤就骨折?

老年人摔一跤就骨折的。主要原因還是由於骨質疏鬆。

骨質疏鬆是非常常見的骨關節疾病,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骨質疏鬆的概率高達36%,骨質疏鬆又被稱為「最寂靜的疾病」,發病時往往悄無聲息,給人措手不及。


Advertisements

骨質疏鬆屬於代謝性的骨病,主要發病原因就是由於骨量丟失或降低,導致骨骼變脆,骨組織微結構被破壞,從而患上的一種全身性代謝性骨病。

身體偏瘦、偏胖、生活作息不規律、飲食不健康、經常熬夜、長期久坐不運動、運動量過於劇烈、身體缺鈣、遺傳因素等原因,均會誘發骨質疏鬆的發生。


Advertisements

除了骨質疏鬆之外,視力和肌肉的退化也是導致老年人摔一跤就骨折的原因之一。

隨著年齡的增長,視網膜功能逐漸退化,老年人容易出現老花眼和青光眼,這也會影響老年人對地面危險的判斷能力,很容易出現磕碰的表現。

外加老年人肌肉退化速度快,肢體過於僵硬,手腳不協調,摔倒時不能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,也會導致摔倒,病情加重,從而出現一摔就骨折的表現。

02

老年人骨折了該怎麼辦?

(1)第1步,當老年人發現自己骨折後,首先要做的就是平穩情緒,不要著急起身,以免傷口撕裂,先自我檢測一下,觀察局部皮膚是否有出血和紅腫,如果外表一切正常的話,可以用食指和中指輕輕按壓骨折的肢體觀察疼痛感是否劇烈。

(2)第2步,連忙撥打120求救電話,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,在等待的過程中一定要平穩心態,千萬不要過度焦躁,也不要隨便晃動患肢。

Advertisements


(3)就醫檢查後,要嚴格聽從醫生的安排和指導,必要的情況下一定要採取卧床休養,天氣好的情況下可以多出門透透風,晒晒太陽,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吸收有助於骨骼和關節的恢復。

03

Advertisements


50歲後,2種肉要捨得吃,或養好骨骼

1、魚肉

魚肉是非常常見的肉類,雖是如今各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,許多我們從來沒見過的魚肉,通過海外運輸貿易傳入我國,魚肉營養價值高,熱量低,受到眾多減肥人士的歡迎,即便多吃一點也不會發胖。

魚肉中富含多種蛋白質,維生素和營養物質,長期魚肉還能為身體補鈣,補充人體骨骼中流失的概念,起到養護骨骼和關節的效果,中老年人想要預防骨折的發生,平時可多吃一點魚肉,對骨骼好。


Advertisements

2、牛肉

牛肉的價格相對豬肉和雞肉來說更昂貴一些,儘管如此,牛肉的味道依舊吸引了眾多人的關注,牛肉中含有多種蛋白質和維生素,其中所含氨基酸的含量是非常豐富的,能夠提高腸胃蠕動和消化的能力,對骨骼和關節的養護也能起到十分明顯的效果。

中老年人生活中可適當地多吃一些瘦牛肉,不但可以起到養護骨骼的作用,對健康也是十分有利的。


以上就是老年人為何一摔就骨折的原因,不知道大家對於這一答案是否滿意呢?如果你還有其他不同看法的話,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。


「想要長壽」50歲之後千萬別再「粗茶淡飯」長壽秘訣就在我們口中

要葷素搭配才是最合適的飲食習慣,大家學習一下吧

醫生說的都對,但不適合我!——by 111歲高壽老人 周有光長壽,人人都想。但壽命長短,差距很大。有的死於嬰幼兒,有的能活過百歲。我們總想知道的是:怎樣才能長壽?面相學認為耳垂長的能長壽,手相學認為生命線粗的能長壽,西醫認為有病去醫院能長壽,中醫認為,營衛氣不散懂得保養的人能長壽……  



總之,各家說法不一。但有一點,大家都想長壽。今天我們著重來說說:50歲以後,如何長壽。  


  不想50歲後請看護,就請停止粗茶淡飯 

首先要說一點的是,即便現在我們很人多都是不愁吃穿了,但還是有不少人堅持粗茶淡飯、不沾葷腥最養生,每餐一碗白飯配醬菜就輕鬆打發。 


  

在過去,老年人不沾葷腥是一種教條,葷食是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疾病誘發的罪魁禍首,而現在,越來越多高齡者被營養學家、中醫師建議「要吃肉」。 


  

▲高壽111歲周有光先生 故照 長壽秘訣之一就是吃肉 




為什麼呢? 

「老人健康的關鍵與其說是疾病,不如說是老化。若要抑制老化,粗茶淡飯不但沒有幫助,反會增加老化速度」。 


  

根據日本厚生省(一個日本的政府部門名稱)《健康營養調查》,年紀越大,營養不足,每五位80到84歲的老人就有一位被歸類為「低營養族群」,85歲以上的人則有1/3沒有攝取足夠營養。  


我們講,吃得越清淡,老化就越嚴重。 

原因是,老年人胃口變小後,三餐要是粗茶淡飯,熱量和營養素就會不足,免疫力因此下降。營養不足使得因心肌梗塞、狹心症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變大,「若高營養族群的死亡風險是1,低營養族群的風險就是2.5倍」。 

  為此,我們的鄰國日本曾警示他們的民眾:長期營養攝取不足,死亡風險可能倍增,認知機能也會下降。(低營養族群:BMI指數在20以下的狀況越嚴重)一項調查結果表明,不吃肉的人比兩天吃一次肉的人患痴呆症的概率要高一倍。   


▲BMI指數查詢表 


肉燉一小時,是營養寶庫 

日本長壽之鄉沖繩的長壽老人都有吃肉的習慣,他們基本上每天都吃肉,而幾乎沒有人患心血管系統的老年病。他們喜歡吃肉,但製作方法卻與眾不同,不是頓頓炒肉、炸肉,而是:把肉煮2~3小時後在湯里加上蘿蔔或海帶,然後再燉1小時才食用,他們把這種菜叫「營養寶庫」。 


  

這樣子的做法,肉經過長時間的燉煮,其不飽和脂肪的含量明顯增加,膽固醇含量會大大下降,這種肉既含豐富的營養,又不會引起心血管疾病,是延年益壽的營養佳品。   


東京老年綜合研究所副所長柴田博士說,肉食中含有多種豐富的氨基酸,它們可以使血管保持柔軟,預防動脈硬化和腦中風,提高對傳染病的免疫能力。   


由此可見,影響健康的原因並不是食物本身,而是人類的處理方式、食用量。絕對禁吃葷菜並不能保證健康長壽,相反,可能造成蛋白質等營養素供給不足,而最終加快、導致死亡。  

所以,每人都應安排合理科學的膳食,在葷食方面不應取偏頗態度,只有科學處理好葷素的關係,才能吃出健康,吃出長壽。 





  

延遲老化的吃飯方式很簡單 

延遲老化的飲食方式,專家提出下列飲食重點:  


1)每一餐都很重要,紅肉白肉都要吃,都不多吃 

銀髮族容易缺乏營養,少吃一餐就會讓骨頭、肌肉虛弱無力。每一餐都要吃,年紀越大,食量越少,更要重視營養是否充分攝取。老年人在吃肉(包括內臟)時要掌握這樣一條原則即少量、多樣化。肉食多樣化,可增添人的食慾。有人提出:「口畜肉不如吃禽肉,吃禽肉不如吃魚肉。」這話是很有道理的。 

 

一般來說,老年人的飲食,應以魚、奶、蛋為主再輔以其他肉類食物、每天吃50克紅肉為宜; 

運動量大的老人,可多吃一些,達到每天75克左右。 


患有高血脂、糖尿病等慢性病者,則應少吃紅肉,一周可吃1~2次,以每次不超過50克為宜。 

魚肉是肉食中最好的一種,其肉質細嫩,比畜肉、禽肉更易消化吸收。同時魚肉中脂肪含量低,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更為妥當,常吃魚還有健腦作用。因此,肉類選擇上,提倡多吃魚。 


  

2)三餐份量均衡 

三餐份量平均分配,可以讓肝臟穩定合成白蛋白,使合成代謝反應安定運作。 


3)食物選擇上,充分攝取動物性蛋白質並選 取高抗氧化食物 

動物性蛋白質食物含人體必需胺基酸,建議攝取量比國際飲食參考攝取量再多一些。抗氧化食物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,減緩老化速度。比如一些深海的魚。 


4)不要只挑軟的食物吃 

咀嚼能力反映身體的老化程度,為了維持咀嚼能力,建議選擇適當食物,每口食物慢慢咀嚼。 


5)維持口腔環境的清潔 

每半年到牙醫報到一次,檢查牙齒,洗牙保持口腔環境清潔,以維持咀嚼能力,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併發症風險。 


6)每周多外食幾次 

我們當然推薦大家在家裡吃飯,但也不要認為外面的食物都是有毒的。 


50歲以後,我們反倒建議大家積極創造想吃的慾望,就算一個人,也可以到不同的餐廳用餐,挑戰味蕾,一周來一次,穿上最喜歡的衣服,帶上自己的夥伴們,出門享受一次年輕! 


7)多燉少炒

最理想烹飪方式 在蒸、炒、燉、煲等烹飪方式中最適合中老年人的是燉和煲。所謂燉,就是不加油,直接把肉放入渦中,加入適量的冷水煮。老年人的咀嚼能力大多衰退,而燉出的肉質鮮嫩柔軟,更適宜老年人的飲食習慢。 採用燉食的方法,飽和脂肪酸可減少30%~50%,不飽和脂肪酸則有所增加,膽固醇含量下降,營養更好。 


8)生病時,要少吃肉 


老年人之所以要吃肉,目的就是從肉食中吸收優質蛋白質。但是蛋白質卻不利於急性高血壓患者,優質蛋白質在人體內的代謝產物尿素要經過腎臟排出體外,增加了腎臟的負擔,所以腎炎患者忌食高蛋白食物。 如果老年人患有感冒的時候,則不宜吃雞肉,否則會久治不愈。因為感冒後大多有發熱、多痰或咳嗽等癥狀,而雞肉可以加重這一癥狀。感冒患者更不宜吃熱量較高的其他肉製品,如羊肉等~長壽之秘訣令人神往,因素之多導致無法有一個統一的定論,但是無法阻擋我們對延壽方法的追求、探討、研究…… 


把此文發給朋友們瞧瞧吧!一起來探討、研究、長壽之秘訣……也許就在我們的口中!




via
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