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恩大過天!「拾荒媽媽」40年籌善款養大30多名棄嬰,為此終身未嫁 然而「過半兒女成白眼狼」

且近年來城市風化的改革,擺攤售賣也受到了限制,必須支付租賃費方可擺攤售賣,但是高額的租金對於張菲來說無異於巨款。


不求回報,只望孩子平安健康

僅靠政府的救濟款,張菲已經無法承擔10個孩童的生活和學習費用。買菜的錢都靠賒賬,等到下個月的救濟金給了再還上,這樣很難看,但是沒有辦法。張菲無奈的表示,但是看到孩子們很好的學習成績,心裡又很安慰。

她的年紀已經大了,身體也大不如以前,牙齒經不住歲月的深刻,都已經脫落。一口腔醫院為她醫治了牙齒,並為孩子們籌措了生活費。

「這些年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,孩子們長大了,就離開了。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記得她,大部分都不再聯繫,還有孩子在看到好心人捐助了善款之後,打電話來要錢,幫助他們買車。」

Advertisements


也有孩子會聯繫,打電話來問候,郵寄食品和衣物,說到這裡,張菲一臉幸福的微笑。我不求他們回報,只要他們平安就好。

慈祥的老人,無限的包容著她撫育成人的孩子。張菲是位偉大的母親,用自己的一生,溫暖著世間人心。而這又何嘗不是社會各界應該關注的問題?是社會福利機構應該伸以援手的問題?

Advertisements

媒體盛行發展的今天,那些在各地默默奉獻的人,更多的引起人們的關注和幫助,但是這種「曇花一現」的資助,並不能長遠的解決問題,相反,這種落差反而並不利於慈善的有益發展。


Advertisements

孩子的事情無小事,張菲這位「拾荒媽媽」的善舉是值得讚美的,但是30多位孩子的表現也引人深思,過半孩子不在聯繫,不求回報,但是基本的問候也鮮少。難道無私奉獻了一生,連句謝謝也無法得到?這難道不是「白眼狼」嗎?

那些被拾回的棄嬰,保住了生命,感受了母愛的溫暖,卻沒有得到更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。當然,這與張菲無關,這是社會發展的痛點,當時社會福利機構的不健全,但是40年過去了,張菲和他的孩子們依然生活拮据,朝不保夕。只憑媒體報道後短暫的救濟,方能堅持一段時日。


Advertisements

這難道不是對張菲和其孩子的疏漏么?人性本善,但是卻不應用一生去驗證,這樣沉重的負擔會擊垮很多本有善念之心,這種源源不斷的「張菲」般的善舉,在社會健全的慈善和福利制度下會彰顯更大的力量。

他們的善良應該受到呵護,受到社會的維持,而不是每日度日艱難,賒賬度日。社會的福利結構更應該接手那些棄兒,讓他們在完善公平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下健康成長,感受成長的美好,而不是一直沉浸在我該如何活下去的焦躁之中,甚至忘記了如何回饋和感恩。


小結:

撫養了30多名棄嬰的「拾荒媽媽」,心靈是滿足的,她不會道德綁架那些撫養過的孩子,她覺得這一切都是應該做的。

而讓那些懷揣著大愛的人們,能夠順遂走到最後,應是社會大環境和制度不斷追求的目標。


Advertisements

回首頁

2/2

Advertisements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