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香客不可不知的「香條」 看到它你就知道有熱鬧可以看了!



香條。圖片來源:松柏嶺受天宮



這樣的香條大家應該都看過吧?還是看過但不知道它叫做「香條」呢?香條在寺廟要進香、遶境之前有個很重要的功用,它算是開啟活動序幕的重要角色。

在台灣,我們最常看見的香條大小差不多是長100公分、寬15公分,有黃色也有紅色的,紙面上會書寫廟宇所在縣市、廟宇名、主祀神明 (有時也會寫上配祀神)、遶境或進香時間、目的地、目的地廟宇名等訊息,通常多是使用手工書寫,再蓋上寺廟或是神祇名號的印信,但若是固定舉辦進香、遶境的廟宇,或是香條需求量較大的廟宇近幾年也會選擇直接印刷。



貼香條的主要用意是為了傳達正確資訊給沿途信眾、隨香客以及廟宇,活動的日期、時間與活動性質,方便沿途的信眾如果要設香案迎接、盡地主之誼,不會來不及準備。

貼香條通常都會在活動開始前半個月至十天開始進行,會派專人沿著進香、遶境的路線張貼,除了起點寺廟外、目的地寺廟外,沿途經過的寺廟,甚至是每個轉彎處都必須張貼。

貼香條。

不僅如此,貼香條的方式也是門大學問!香條主要分成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