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0歲婆婆,終於得體地「退出」了兒子的家庭,值得每個家庭借鑒

回來後,趙阿姨開始留意身邊的同齡人,發現她們的生活大都很規律,早上起床去遛彎,或者舞劍,然後去買菜,相約去散步,爬山,有時候一起去旅遊,她們更多的時間還跟老伴在一起,享受老年的慢生活,趙阿姨才發現,這麼多年,她把所有精力放在了兒子身上,卻忽略了老伴這麼多,她都不知道,老伴的頭髮兩個月染一次,可是每次從黑到白,再從白到黑,她都沒有在意過。

趙阿姨一口氣半個月不去兒子家,她都忘記了兒子那邊的事,反而是兒子和兒媳婦沉不住氣了,兒媳婦過來後,歉意地把鑰匙交給趙阿姨,對她說,媽,前段時間換門鎖,忘記給您備用鑰匙了,您不會怪我吧?

Advertisements

趙阿姨坦然一笑,一開始怪過你們,可是現在不怪了,我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,我操勞了大半輩子,現在要和你爸享受生活了,你們支不支持我?以後可能去你們家的時間也少了,不過你們需要我,我會在第一時間出現的,鑰匙就拿回去吧,我去的時候會提前打電話的。

趙阿姨對兒子說,你以後要學著獨立了,別整天指望著別人為你做好一切,你的這個毛病是我慣出來的,也有我的責任,但從現在開始,你的事我不管了,你要做好一個丈夫,以後還要做好一個爸爸,媽媽真後悔,沒有早一點領悟到這一點。兒子和媳婦感動地點點頭,從此,趙阿姨得體地退出了兒子的家庭,她開始追求自己的老年生活。


跟孩子分離,是每個父母必須學會的東西

北大才女趙捷說過一句話,我佩服一種父母,他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親密的照顧,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,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。

Advertisements

《目送》中有一段話,所謂父女母子一場,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,在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中漸行漸遠,有些事,只能一個人做,有些關,只能一個人過,有些路,只能一個人走。

美國心理學家思考特·派克說,懂得分離的愛才是真愛,父母必須主動跟孩子分離才能讓他的人格真的成長,成為獨立的一個人。

一直以來婆媳關係之所以如此複雜,歸根結底是媽媽們把退出當成一種殘忍,她們對兒子的不放心,導致了對兒媳的挑剔和敵意,對兒子家庭的過分關注,導致了兒媳壓力的倍增,而對兒子從小的嬌生慣養,造就了一個凡事依賴的兒子,也造就了一個滿心疲憊的兒媳婦。

而媽媽們呢,為了孩子,放棄了興趣愛好,失去了自己的社交,同時也忽略了夫妻關係的維繫,他們在兒子離開自己后,不知所措,只能不斷地參與到兒子的家庭,來讓自己有成就感,她們不在乎自己是否快樂,但換來的不是感恩,而是壓力和無奈。

您如果有兒女,會得體退出嗎?


Advertisements

回首頁

2/2

Advertisements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